首页

足艺阁踩踏肚子视频

时间:2025-05-30 04:40:24 作者:关税之剑“悬顶” 外贸企业如何探寻确定性 浏览量:56109

  中新社桂林10月12日电 题:广西百年非遗焕新颜 柚罐清香“飘向”世界

  作者 韦佳秀

  “改良之后的桂林柚罐,外观古朴小巧,又清香怡人,已成为很多来桂游客的伴手礼,还屡次出口到美国、新加坡以及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全国首批乡村工匠名师王伯杨近日受访时说。

  柚罐传统手工技艺起源于明代,“桂林柚罐是将青柚掏空柚子肉,并经过晾晒、塑形等数十道工序制作而成的茶罐。我们将柚子固有形态改造成扁圆形,用收口器捏塑出比罐身尺径小的沿口,使其形态更加美观。同时经过长时间日晒使其‘皮革化’,储存时间更持久。”王伯杨说。2020年,以桂林柚罐为代表的桂林柚器制作技艺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为王伯杨向游客介绍桂林柚罐制作工艺。韦佳秀 摄

  “三月柚子花,四月结果果......阿爷要弄烟包壳,阿姐要弄桂花盒......”王伯杨告诉记者,他从小入耳的这首童谣,其中传唱的“桂花盒”即桂林柚罐。他说,柚子自古有辟邪正气,吉祥如意的寓意,而经过改良后的柚罐成品精致古朴、气味清新,喜茶人士多用来存放桂花、茉莉、普洱等。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柚罐、喜爱柚罐,王伯杨将工坊对外开放,每年接待游客超1万人。“很多东盟国家的旅游团会把这里纳入旅游点。”王伯杨称,下个月还将接待来自南非的旅游团,带他们体验如何制作柚罐,感受这项非遗技艺的魅力。

  2020年,由王伯杨制作的“稚禾八分桂林柚罐”还获得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金奖。“柚罐一年产量大概有10万只,收益在700万元人民币以上。”王伯杨称,这枚茶席雅物,已成为海内外游客来桂旅游的伴手礼。

图为工人给桂林柚罐做口沿收口。韦佳秀 摄

  记者走进王伯杨在桂林市雁山区柘木镇设立的工坊,工人们正在专心制作柚罐,格外安静。原来,王伯杨雇用的工人多为聋哑人。“柚罐的制作周期短则一周,长则一个月,工艺并不复杂,但极其需要耐心。经过培训后,他们完全能胜任这份工作。”他说。

  2023年底,王伯杨还把桂林柚罐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开进了灵川县灵川镇双潭村。当地农户利用农闲制作柚罐,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也使得这一古老的非遗技艺在传承中实现了活态保护。截至目前,柚罐制作技艺直接带动当地超2000人实现灵活就业。

  多年来,王伯杨致力于推广与普及柚罐非遗技艺。他告诉记者,中国国内很多民众都对这一项技艺感兴趣,“我在社交平台直播柚罐制作工艺公开课时,在线观看人数时常超过十万人。”

  王伯杨说:“未来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挖掘这项非遗技艺的附加价值,让它持续产生经济效益,并用这些‘经济能量’去保护非遗、传承非遗,从而把桂林的传统工艺推向世界。”(完)

【编辑:邵婉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滥用公众人物声音恶搞,AI技术应用“玩过界”被质疑

据福建气象台预报,3月1日至3日,南平、三明、龙岩局部地区和宁德高海拔城区最低气温可达0℃—4℃(有霜或霜冻)。泉州市德化县局部地区1日下午出现雾凇景观。

第七届“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论坛:将助推中医药加速融入东南亚国家

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在世界范围内拓展延伸,中国与150多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共建“一带一路”以互联互通串联起世界各国的发展机遇,以共商、共建、共享汇聚起携手实现现代化的全球合力。

【亚运观察】打造国际“赛”“会”之城:让体育精神在杭州大地熠熠生辉

“我知道,答案是白白糯糯的元宵。”来自湖南郴州的小朋友彤彤抢答道。彤彤跟随妈妈计划前往武汉,去姥姥家过元宵节,在列车上不仅学到元宵的来源,还参与了有趣的猜灯谜活动,旅途的枯燥一扫而空,连最爱的动画片都不看,玩得不亦乐乎。

【巴黎奥运会】杨柳:赛前封闭状态备战,并不了解对手争议

数据显示,2022年底,晋城市光机电产值达到293亿元,占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的27%,近3年产值年均增幅约26%,成为全市增幅最大、发展最快、最具潜力的新兴产业。

通讯:武舞共融香江,尽显华夏风韵

“能在这个日子见到老朋友,实现了我们在台北分别时许下‘想见你’的小小愿望。”北京大学博士生杨晨受访时说,春暖花开时,两岸青年交流交往从真诚的交心开始,是一个良好开端,“就像中华文化一向讲究人情要厚积,关系在往来”。他还感慨道,此岸就是彼岸,彼岸亦是此岸,两岸同胞就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王世博 朱贺 制作 周璟)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